在城市化進程中,垃圾作為城市代謝的產物曾經是城市發展的負擔,世界上許多城市均有過垃圾圍城的局面。而如今,垃圾被認為是具開發潛力的、不枯竭的“城市礦藏”,是“放錯地方的資源”。這既是對垃圾認識的深入和深化,也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要求。
中國垃圾處理行業起步晚,但通過近年來的快速發展,我國垃圾處理產業初具規模,垃圾處理市場容量有了顯著增加,市場滲透率迅速提高,進入環衛行業的企業數量也在迅猛增加。現在我國的垃圾處理市場已經從導入期進入到成長期,并逐步向成熟期邁進。
進入21世紀以來,中國垃圾處理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。在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快速發展的同時,是垃圾處理投資的持續增長。“十五”期間,我國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總投資為198億元,幾乎等于“九五”及以前歷次五年計劃環衛固定資產投入的總和,“十一五”期間,我國垃圾處理領域投資力度不減,垃圾填埋、焚燒發電項目在全國遍地開花。垃圾處理設施的大規模建設,帶動了垃圾處理行業的市場化進程。國內上市公司、外資、民營企業等多方投資主體開始活躍于垃圾處理領域。
在中國每年1億多噸的年產城市生活垃圾中,其中填埋占70%,焚燒和堆肥等占10%,剩余20%難以回收。在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利用加工過程中,不但解決了資源短缺問題,同時降低了垃圾排放,順應了低碳經濟的發展大勢。近年來,及各級地方政府陸續出臺政策支持垃圾處理行業的發展,2015年中國垃圾處理率將上升至80%,垃圾處理行業的前景十分廣闊。 方向2:循環型社會經濟的萌芽
在大量消費與大量廢棄的方式不斷持續的過程中,于60年代發生了地域公害問題。雖然采取了環境規制,但是主要是以末端處理的方法對廢棄物進行處理。
自從1973年二次石油危機發生后,次產生了省能源、省資源的理念。由于高速的經濟增長,人們認識到海洋污染、酸雨、地球溫暖化、臭氧層破壞等環境問題,到上世紀末出現了零排放的概念。還有清潔技術、環境管理系統、生命周期評價、生命周期成本等概念相繼出現。
在公害嚴重的時代,大都認為環境與經濟是對立的。然而到了21世紀,可以說是環境與經濟統一的時代。在降低產品與社會成本的同時,保護環境,推進經濟的發展,即所謂的“循環型經濟社會”,已經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標。
 電話:028-84931777;13608095553
 傳真:028-84931777
  地址:成都市金堂縣三星鎮蘭家店路516號3樓附303
Copyright&;成都鴻翔環衛服務有限公司; All Rights Reserved.
技術支持:信融科技;蜀ICP備16021578號-3